好久沒喝廠豆了,
前幾天早起想喝的時候,
忽然發現手邊一顆豆子也沒有,
急著補咖啡因就去全聯買了伯朗的巴西豆子應急.
心得先說,
和現烘的中淺焙豆相比,
喝廠豆的心態要調一下哈哈.
以甘苦味為前提去調整手法~
頭幾回這包豆子照日常的沖煮,
真的很難吞,
一點點的香氣香藏在大量茶澀味中,
要很勉強喝完.
直到今天忽然想起以前用手搖濾杯做還可,
這是普通v60用偏浸泡的方式做,
(Hoffmann推的)
一試果然順多了.
是熟悉的甘苦味,比較厚重 .
和現烘的輕盈多層次花果調的走向不同.
手法上 (以前在版上分享過),
磨細一點用高溫水(92度)
(Hoffmann說是水煮滾直接開沖)
15克豆磨稍細,
悶蒸完後均分四段注水到230cc
每段注水完手拿瀘杯搖晃,
最後一次注水後拿攪拌棒喇喇咧~
時長2分鐘.
今天這樣喝了兩回,
滋味一致.
比起前幾天怎麼試都不對
(而且味道每次不同),
好多了, 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.
感想是, 也許現烘豆(多淺中焙)
的沖煮手法要取前段風味,
重酸香調性.
若沖煮上太多後段, 味道常有澀感,
但廠豆多屬中重烘焙(可保存較久),
前段的表現不好,
但中後段的甘苦味是長處
(更長梅納反應的結果?)
是老派咖啡的滋味.
說實在的,
廠豆的這種風味走向個人很熟悉也愛,
以前還跑日本喫茶店的時候常喝到,
因為喜歡, 幾次買他們的豆子,
倒出來每顆都是深黑色出油到反光.
包裝打開味道聞起來像三杯雞.
(我知道這形容很扯,
但我買了好幾次了每次都是)
https://i.imgur.com/qApmUzZ.jpg
(其中一包, 沖完粉層黑嚕嚕)
但這種烘豆的風格台灣現烘豆比較少見,
常去的店根本不做重烘焙的豆子,
個人是在台北公館的山田咖啡,
和台南的鬼咖啡買到過
(跟日本比價格偏高).
總之是熟悉的類喫茶店滋味,
那種想念竟然在廠豆裡得到安慰了.
有點無言~
是說台灣的咖啡店為什麼少做重烘焙的豆子呢?
--